多元结合,丰富文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采用“文化+”服务模式,鼓励开展“送戏+”模式,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244场次,服务群众和游客达10万余人次。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乡村文化年、“四季村晚”等活动245场。承办第十五届皖江八市群艺(民歌)大赛,主办非遗茶韵嘉年华、汉服花朝节等活动5场。鼓励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深耕本地文化资源,创作文南词、黄梅戏等8部。
多维服务,构建文化服务空间。推动文化阵地全域覆盖,打造“15分钟阅读圈”,投入80余万元建成5个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各类公益活动60场次,受益群众达2.5万人次。今年以来,开展阅读分享、艺术展演、影视播放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421余场次,服务人群107万余人次。
多方协调,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东流老街、升金湖科考研学基地项目、华龙洞遗址公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推出东至县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等精品线路5条,东流古文化区、华龙洞遗址科普中心等入选安徽省研学示范基地,获评数量位居全省县区第一。拓展乡村、夜晚等消费空间,开展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引导文旅消费新场景,以消费券发放,促文旅消费升级,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110万元。
(撰稿:县民生办 审核:马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