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冠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总经济师 忆炎: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池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根据会议安排,将我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信用建设决策部署,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提升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弘扬诚信文化等方面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以来,我市城市信用监测最高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21位。
一、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基础
印发《池州市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明确2023年具体任务33项清单,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等七大行动。从平台优化和规范机制流程两方面持续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上网公示(“双公示”)工作,推进信用平台与城市大脑、政务服务平台等平台深度对接,按照“零瞒报、零迟报、全合规”目标要求,持续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不定期培训”制度,推动“双公示”信息全量合规报送。截至目前,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据1.99亿条。
二、推进全流程信用监管
一是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梳理编制《池州市信用承诺事项清单》,在政府采购、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组织开展信用承诺,扩大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承诺覆盖面,包括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型承诺等,同时在“信用池州”门户网站依法依规公示信用承诺书。截至目前,累计归集信用承诺信息达到45万条。
二是开展信用核查工作。推动将信用核查作为必经流程嵌入政务服务平台行政审批办事流程,实现“逢办必查”“逢报必查”,对核查发现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依法依规在资质认定等方面予以限制,截至目前累计协助有关单位对1300余户企业及个人在资金奖补、评先评优等方面进行信用核查,其中2家企业因联合惩戒被限制财政资金申请,涉及资金10万元。
三是持续开展信用修复。落实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持续开展信用修复培训,今年来累计开展12场培训覆盖千余人次。将信用修复初审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及时修复失信信息。会同法院、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开展严重违法失信主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协助企业成功修复超2000条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主体退出400余户。
四是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公共资源交易、医疗保障、司法、安全生产等16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动态将行业评价结果共享至市信用信息平台,基于评价结果对监管对象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三、推动信用惠民便企
一是推动“信易贷”提质扩量。会同地方金融等有关部门研究市信易贷平台升级改造事宜,丰富“信易贷”特色产品和功能。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实地走访等方式,不断推动县区加大平台企业入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截至目前市“信易贷”平台已入驻73家金融机构、上线149款金融产品,累计注册并实名认证超3.8万户企业,累计授信超388亿元。
二是多领域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开展市场主体综合信用评价工作,推进汽车集聚园“信用示范街区”创建,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带面”的方式,打造诚信、规范、有序的商业街区典型。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建立行政处罚非诉执行监督系统,通过“信用池州”平台实时获取行政处罚数据,通过分析比对核查推动行政处罚执行流程闭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该案例于今年两次分别获评安徽省信用应用场景优秀案例和信用惠民便企示范案例。
四、持续推进诚信文化宣传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多措并举开展信用宣传。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池州市分行、市传媒中心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直播活动,在池州新闻微信视频号、抖音号、APP上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本次直播累计观看量达3660人次,点赞2.3万余次。通过“信用池州”微信公众号开展信用建设有奖问答活动,扫除群众信用知识盲区,3000余人次参与答题。联动市税务局开展“信用进园区”企业专项培训活动,邀请市高新区、东至县经开区、大渡口经开区、青阳县经开区四个园区共计460余户企业参加。联动市消保委等部门开展诚信经营暨放心消费“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圈”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消费维权、诚信经营等知识,强化诚信意识和守法观念。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面提升城市信用水平为导向,深入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信用信息基础,织牢信用监管网络,拓展“信易+”应用场景,为书写池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信用力量。
最后,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全市社会信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真诚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加大对社会信用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社会信用工作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1:公共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请问,我市是如何利用归集的信用信息数据发挥价值的?
回答:信用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信用监管、惠民便企、社会治理等方面,各行业监管部门根据监管对象的信用评价结果,进行差异化监管。如在惠民便企方面,以“信易贷”为例,依托市信易贷平台,打造“数据+信用+金融”模式,将信用数据对接到银行产品风控模型,平台可直接通过模型测算授信额度和放款,解决金融服务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赋能金融产品创新应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共3.8万余家企业入驻平台,累计发放贷款388.32亿元。在失信联合惩戒方面,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认定、发布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并实时推送市信用平台。深入推进市信用平台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将失信惩戒名单嵌入政府办事流程,实现“逢办必查”。截至目前,累计向省信用平台报送联合奖惩案例4469条,归集联合惩戒名单1805条。
问题2: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要扩大消费,则必须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意消费”,因此营造企业和商户诚信经营环境至关重要。请问:我市在放心消费、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答:开展放心消费城市创建,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不仅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同时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我市在开展这项工作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联动市市场监管局等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通过亮承诺、讲政策、进企业,营造诚信经营氛围,优化营商环境;二是不定期举办“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系列活动,宣传解读“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政策知识,引导广大企业商户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评价、激励和惩戒机制,打造放心消费+信用示范街区,方便消费者可实时扫码查询、评价、投诉和快速维权。多管齐下,努力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市场经营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问题3:今年以来,池州文旅市场人气火爆,无论是游客数量还是旅游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旅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请问:我市在推动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回答:我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全市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建立“承诺、示诺、践诺、监诺”的信用承诺工作闭环制度,组织旅行社和导游签署带团信用承诺书,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导游队伍守诺重诺服务意识。截至目前,已归集公示旅行社和导游带团信用承诺书500余份。二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印发《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清单》,明确轻微违法违规行为16项。今年以来,免于行政处罚自然人1人、法人单位2家。同时协助市场主体完成文旅行业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12条,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自我纠错能力,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三是落实守信激励政策。在市内景区落实无偿献血、拥军优属等激励政策,比如持有我省16市《无偿献血三免证》的献血者本人可在我市10个景区享受首道门票优待政策。今年以来,激励政策惠及1000余人次,优惠金额5万余元。九华山风景区连续10年开展“文明游客”评选活动,并对46名讲文明、重诚信的游客进行表彰激励,给予下年度免票进入九华山核心景区和免费乘坐景区公交、缆车、索道等待遇。切实激励守信群体,营造诚实守信、尊信拥信的良好社会氛围。